年/季別
|
主 題
|
講 師
|
90年冬季
|
台灣傳統建築欣賞
|
賴志彰
|
河洛語探源
|
洪敏麟
|
中台灣的民間文學採錄
|
陳益源
|
台灣鄉土研究中的制度史
|
許雪姬
|
91年春季
|
傳唱台灣文化
|
康 原
|
閩南與反切
|
吳錦順
|
經典朗讀
|
吳錦順
|
閩南語有音有字之探討
|
吳錦順
|
91年冬季
|
彩繪藝術
|
李奕興
|
鹿港歌謠(傳唱)
|
施國雄
|
版 畫
|
楊永智
|
拓 碑
|
楊永智
|
92年春季
|
鹿港清明習俗
|
詹坤華
|
雅樂南管
|
施炳華
|
傳統建築
|
邱上嘉
|
京味文化
|
|
92年夏季
|
七月在鹿港
|
詹坤華
|
籤詩漫談
|
陳清和
|
雅樂北管
|
陳文政
|
鹿港歷史圖像
|
陳一仁
|
92年秋季
|
漫談燈謎猜射
|
洪寬志
|
鹿港影像紀錄
|
紀文章
|
鹿港傳統文化的當代詮釋
|
林俊臣
|
92年冬季
|
彰化地方傳說
|
陳益源
|
台灣俗語
|
林茂賢
|
93年迎春
|
台灣音樂的傳承與創新
|
葉東安
|
鹿港年俗
|
詹坤華
|
年俗話春聯
|
戴瑞坤
|
春聯揮毫 (鹿江詩書畫協會)
|
鹿江詩書畫協會
|
93年夏季
|
寺廟與民宅之美
|
林文賢
|
茶藝文化 (彰化縣茶藝協會)
|
彰化縣茶藝協會
|
93年秋季
|
彰化地方傳說
|
陳益源
|
書法之美
|
蔡麗卿
|
93年冬季
|
秋冬養生
|
李世滄
|
鄉土音樂交友時間
|
蔡富后
|
台灣王船祭典
|
莊研育
|
94年迎春
|
解說崑曲藝術
|
李殿魁
|
元宵與花燈
|
詹坤華
|
龍山寺之美
|
莊雪琪
|
94年春季
|
台語與外語接軌
|
黃英甫
|
國樂聆賞
|
鄭正華
|
靜坐與健康
|
賴文志
|
94年夏季
|
台語拼音史
|
石萬壽
|
鹿港的宗教信仰
|
石萬壽
|
『義民拼治安』-從終結家庭暴力犯罪開始
|
林進成
|
竊盜犯罪偵查實務
|
劉良富
|
94年迎秋
|
媽祖信仰在台灣
|
施文炳
|
概談漢詩
|
施文炳
|
國樂賞析
|
鄭正華
|
鹿港傳統建築
|
陳仕賢
|
94年秋季
|
中國文學賞析
|
鄭向恆
|
傳統木雕賞析
|
施鎮洋
|
國畫欣賞
|
黃政彥
|
94年冬季
|
在信仰場域建構人文城堡
|
林明德
|
台灣民俗小吃
|
林明德
|
鄉土文化與語言探討
|
洪敏麟
|
鹿港發展史
|
李昭容
|
95年春季
|
奮起飛揚
|
易瑞僅
|
千家詩學研究
|
陳進雄
|
台灣民謠之美
|
張和吉、張惠聰
|
95年夏季
|
掌中戲經典戲碼示範演示
|
亦宛然掌中戲團
|
偶的異想世界
|
黃僑偉
|
神奇的後場音樂
|
張月娥
|
古畫的欣賞
|
王耀庭
|
追著極光跑
|
洪家輝
|
95年秋季
|
傳統建築基本構造名詞之認識
|
洪乾朗
|
廟宇建築及其裝飾藝術
|
李乾朗
|
皮影戲鄉土藝術教學
|
陳政宏
|
台灣傳統書畫
|
王耀庭
|
95年冬季
|
漫談台灣俚語
|
許聖明
|
鄉土藝術--陣頭五花十色
|
粘錫麟
|
快樂學打擊
|
劉學軒
|
從心出發開創勝利人生
|
江和言
|
96年春季
|
21世紀易學新環境與新容貌的發想與實踐
|
施純協
|
學習中有創易遊戲中有易經
|
施純協
|
廟宇彩繪
|
莊武男
|
台灣史研究的回饋與展望
|
許雪姬
|
96年夏季
|
陽宅與人生
|
何國棟
|
以佛學及老莊哲學來養生
|
王子哲
|
台灣民間習俗
|
吳成偉
|
96年秋季
|
台灣舊地名探討
|
洪敏麟
|
台灣話之美
|
洪惟仁
|
台灣語言之競爭
|
洪惟仁
|
樂活風
|
蔡明杰
|
96年冬季
|
台灣民俗藝陣
|
吳騰達
|
營造感動的生命
|
鐘茂松
|
從圍棋看中西文化之異同
|
黃光宇
|
97年春季
|
用數位世界讓心靈慰藉
|
黃季贏
|
媽姐信仰
|
林美容
|
談讀經
|
王財貴
|
97年夏季
|
台灣民間文學--歇後語、有趣的台灣囝仔歌
|
施福珍
|
全球化與台灣的挑戰
|
趙守博
|
唱談台灣歌謠與台灣文化
|
江愛華
|
台灣歌謠與台灣文化
|
鄭舜成
|
97年秋季
|
保險與人生
|
簡宜博
|
台灣民俗技藝的探討
|
曾永義
|
能量太極--高效率、養生保健法
|
黃金實
|
葫蘆問活動
|
莊研育、 洪勇逸
|
97年冬季
|
童謠與兒謠
|
施福珍
|
海洋之子鄭成功
|
周婉窈
|
博物館實務
|
徐天福
|
十七世紀末期由台灣流落到北京的一本聖經故事
|
陳國棟
|
98年春季
|
珍惜鄉土聲嗽 發揚母語文化
|
楊振裕
|
論台灣民藝
|
莊伯和
|
生活美學時代的表情
|
張瓊慧
|
文化資產維護的趨勢--共生的文化資產保存
|
薛琴
|
98年夏季
|
漢文詩詞吟唱
|
洪澤南
|
鹿港人談鹿港事
|
蔡志展
|
台灣南管系統之文陣
|
蔡玲玉
|
鹿港不見天街史
|
陳一仁
|
98年秋季
|
篆刻的空靈思維
|
羅德星
|
彰化民居
|
賴志彰
|
創意城市及聚落保存
|
陳朝興
|
經典來自創新:談談文創
|
陳朝興
|
98年冬季
|
認識漢式建築
|
閻亞寧
|
佛學概要與心經大意
|
林植木
|
台灣文學300年--1700-2009
|
宋澤萊
|
全球暖化的危機與因應
|
陳均姝
|
99年春季
|
台灣錫器的百年演變
|
陳萬能
|
崑劇藝術的特色
|
洪惟助
|
博物館的新視野與新風貌
|
吳湖英
|
99年夏季
|
認識傳統文化—漢語之妙與傳統詩之美
|
劉清河老師
|
淺談河洛古韻聲韻之美
|
吳耀斌老師
|
民俗生活的禮儀文化
|
鄭志明教授
|
99年秋季
|
粗談『千金譜』
|
吳坤明老師
|
世界遺產概論
|
林會承教授
|
活出生命的精彩
|
莊聰明老師
|
99年冬季
|
台灣真精神
|
林政華教授
|
看見真、善、美世界的靈魂之窗
|
李文浩醫師
|
開啟台語文字寶庫的鑰匙—語、讀對應模式
|
吳坤明老師
|
100年春季
|
台灣高山之美
|
李文鑫老師
|
美學與生活
|
陳岸教授
|
台灣褒歌說唱
|
楊國明老師
|
結婚喜慶四句聯
|
楊國明老師
|
100年夏季
|
台灣布袋戲發展與沿革
|
吳明德教授
|
溼地環保與文學倫理
|
吳晟老師
|
民族舞蹈概論
|
李為仁老師
|
台灣文學史的書寫及其意義
|
陳芳明所長
|
100年秋季
|
台灣布袋戲發展與沿革
|
吳明德教授
|
膠彩繪出生命的悸動
|
廖大昇理事長
|
對聯與對聯文學
|
許清雲教授
|
木蓮花開
|
黃木蓮老師
|
100年冬季
|
鹿港龍山寺彩繪—修?不修?怎麼修?
|
董盈穎教授
|
彰化縣地理環境
|
楊貴三教授
|
唸歌、歌冊的欣賞
|
施炳華教授
|
老童生、酸秀才、臭監生
|
侯美珍教授
|
101年春季
|
立體刺繡之美
|
許陳春老師
|
從白海豚和濕地價值來認識彰化海岸生態的多樣性
|
蔡嘉陽博士
|
台灣常用語
|
石萬壽教授
|
唐代風土民情流變
|
廖美玉教授
|
101年夏季
|
竹枝詞中的鹿港圖像
|
施懿琳教授
|
與建築對話
|
黃鴻銘建築師
|
28篇經典演說和文件
|
李家同校長
|
民謠欣賞
|
施國雄老師
|
101年秋季
|
美麗的糾纏
|
施寶容老師
|
國家一級古蹟-鹿港龍山寺修復的前後經過
|
王康壽董事長
|
傳統詩的簡介與習作
|
許圳江老師
|
從海外教學談書法學習
|
詹坤艋老師
|
101年冬季
|
煙火美學攝影世界
|
呂展源老師
|
國樂欣賞
|
張卓立老師
|
詩說台灣
|
江自得醫師
|
美食與旅遊
|
李昂教授
|
102年春季
|
永不放棄
|
蔡啟海老師
|
近體詩的吟誦法
|
張清泉教授
|
鹿港雅言與漢語音字
|
郭忠雄老師
|
計白當黑-鄧石如隸書探秘
|
陳昭坤老師
|
102年夏季
|
破解台語與漢音的秘密
|
陳世明老師
|
現代人的生活與法律
|
林文亮老師
|
壓力調適與憂鬱症
|
丁碩彥醫師
|
自動樂器介紹與欣賞
|
施順仲老師
|
|